2010年12月28日 星期二

飛特族 freeter

飛特族 - 飛特族 freeter
飛特族為和製英語「freeter」的音譯,
飛特族意指以正式職員以外(打工、兼職等)的身份,來維持生計的人。

飛特族「freeter」一詞是將
1.英文的 free(自由、或指自由契約)
2.德語裡意指勞動,日文裡意指非正職的arbeit
3.英文字尾-er(人),出現於約1980年代尾期。

近年來日本政府推出的一系列經濟政策中,有一部分看法就是視飛特族為勞力勞動人口的中要來源,
由於日本年輕人中的飛特族人口有百萬之譜,日本政府認為如能將這大量的人力投入基層勞動工作中,
便可紓緩或是解決日本經濟結構中,基層勞動力人口缺乏的問題,而趨勢專家大前研一則對此表示,
飛特族在工作上有所謂的「三不」,就是不髒、不累、不危險,基於這三不,飛特族並不會願意進工地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創新高 打工仔、飛特族暴增 破72萬人
今年失業率跌破五%,但國內「打工仔」、「飛特族」暴增!主計處最新報告指出,
近三年國內非典型就業人數逐年上升,今年達七二.三萬人,來到歷史最高。
主計處統計,國內十五至廿四歲勞動人口中,非典型就業者約占廿五%,居各年齡層之冠,有年輕化跡象。

大專以上就業者中,每一百人中約六人是非典型工作者,也呈上升態勢,
顯見打工仔、飛特族不再是刻板印象中的中高齡、低學歷、二度就業等相對弱勢族群。

「非典型就業」是指企業主為節省人力成本,聘僱非正式的工作人員,
包括部分工時、臨時工、人力派遣等。例如,補教業、大賣場工讀生、
餐飲業臨時工、一年一聘的派遣人力,或以自由兼職為主的「飛特族」(freeter的諧音)。

美國《商業周刊》深度報導指出,後金融海嘯時代來臨,「以臨時工作人員取代正職」在美國企業界蔚為風尚,
先前大裁員的企業尤其熱中此道。受害最深者,莫過於剛從學校畢業、找尋人生第一份工作的新鮮人。

台灣也難逃此趨勢。主計處自三年前開始調查非典型就業人數,也呈現逐年遞增趨勢,
前年六五萬人,去年六八.七萬人。
目前國內非典型工作者約占全體勞工的六.九二%,高於去年六.七一%,創史上新高。

經建會資料顯示,在全球化效應下,亞洲國家的「非典型僱用潮」也儼然成形,
日本一九九○年占總就業人口廿%,二○○七年已升至卅四%;韓國○八年突破四四%後,○九年上揚至五十%左右。

主計處官員指出,今年營造業的非典型勞工為十二.七萬人,
約占該產業總員工十六%,不論是人數或比例均拔得頭籌。
這是因營造業以勞力為主的職缺較多,替代性高,業者愈來愈傾向運用臨時、短期工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