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天是清明節,也是全球華人祭祀祖先的日子,
大陸媒體指出,華人強調「百善孝為先」,
這種「孝道」思維正是清明祭祖習俗得以流傳千年、歷久不衰的主因。
香港中通社報導,每逢清明佳節,無論在世界哪個角落,
只要是有華人的地方,就會有清明祭祖的活動,藉此表達對祖先的懷念。
報導指出,中國人重視孝道,強調「百善孝為先」,
在中國大陸、台灣、香港和澳門,或是在東南亞和美歐等地,
都有大批孝子賢孫選在清明節掃墓,遙寄對已故長者及祖先的思念。
清明節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。
春秋戰國時,晉國公子重耳為紀念捨身相救的介子推而設立這個紀念日,
幾經演變,成為今天全球華人慎終追遠、紀念先人的節日。
詩經小雅「哀哀父母,生我劬勞」被認為可能是中國現存最早有關掃墓的詩句。
報導指出,清明掃墓祭祖歷經不同朝代、綿延2500多年而不絕,
體現的就是中國人「孝道」的思維及行為。所謂「百善孝為先」,
在華人社會的價值觀裡,「孝」排在首位,掃墓祭祖就是一種孝道的表現,
藉此思及父母養育自己的艱難,並體會「父兮生我,母兮鞠我」的恩情。
報導認為,不管是隆重的祭祀儀式,
還是一束菊花、一個鞠躬、幾許默哀、良久靜思,
都同樣是表達生者對逝者的追憶與祭奠。
轉自
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a..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